InnoDB 中的锁和 MVCC

锁和 MVCC 是 MySQL 控制并发访问的两种手段。InnoDB 在 MySQL 的基础上提供了更细粒度的行级锁,使用了 next-key 算法解决了幻读的问题。另外 InnoDB 提供了一套基于 MVCC 的一致性非锁定读方式,实现了“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的快照读方式。

一、锁

1、表锁

InnoDB 直接沿用了MySQL 提供的表锁。事实上,表锁的加锁和解锁都是在 MySQL server 层面的,和存储引擎没有关系。加锁的方式如下:

1
2
3
LOCK TABLES orders READ; // 加读锁
SELECT SUM(total) FROM orders;
UNLOCK TABLES; // 解锁

2、行级锁

顾名思义,行级锁锁定的是某一行数据。InnoDB 中的所有数据项都保存在聚簇索引中,所以行级锁实质上锁住的是索引项。如果表中有多个索引存在,一行数据会对应到多个索引项,此时行级锁会锁住所有索引上的相应索引项。

行级锁分为共享锁(S 锁)和排他锁(X 锁)。S 锁和 S 锁可以兼容;S 锁和 X 锁,X 锁和 X 锁不能兼容。(InnoDB 存储引擎默认采用行级锁,所以下文如无指明,S 锁和 X 锁均指行锁)

3、意向锁

在没有引入意向锁之前,行级锁和表锁之间的兼容有点麻烦:如果要对一张表加 X 表锁,那么首先要判断这张表是否加了 X 表锁和 S 表锁,其次要判断每一行是否加了 X 锁和 S 锁,如果表的行数比较多的话,这种判断方式会比较损失性能。因此 InnoDB 引入了意向锁。

和行锁一样,意向锁也分为意向共享锁(IS 锁)和意向排他锁(IX 锁)。事务在申请 S 或 X 锁之前,必须先申请到 IS 或 IX 锁。InnoDB 中的意向锁是一种特殊的表锁:意向锁之间互不冲突,意向锁和表锁之间会冲突,此时意向锁相当于同类型的表锁。

二、MVCC

MVCC 是一种非锁定读的一致性读机制。它的特点是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InnoDB 利用 undo log 实现了 MVCC。undo log 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

前四行是数据列,后三列是隐藏列。隐藏列的含义如下:

  • DB_ROW_ID:行 ID。占 7 字节,他就项自增主键一样随着插入新数据自增。如果表中不存主键或者唯一索引,那么数据库就会采用 DB_ROW_ID 生成聚簇索引。否则 DB_ROW_ID 不会出现在索引中。
  • DB_TRX_ID:事务 ID。占 6 字节,表示这一行数据最后插入或修改的事务 id。此外删除在内部也被当作一次更新,在行的特殊位置添加一个删除标记(记录头信息有一个字节存储是否删除的标记)。
  • DB_ROLL_PTR:回滚指针。占 7 字节,每次对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都会 copy 当前数据,保存到 undo log 中。并修改当前行的回滚指针指向 undo log 中的旧数据行。

MVCC 只有在隔离级别是 READ COMMITED 和 REPEATABLE READ 两个隔离级别下工作。MVCC 可以通过比较数据行的事务 ID 和当前事务 ID 来判断该记录是否对当前事务可见。但仅有 undo log 还不够。试想这样一种情况:事务 599 开始——事务 600 开始——事务 600 查询了表 A——事务 599 更新了表 A——事务 599 提交——事务 600 再次查询表 A。可知事务 600 的两次查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无法满足 RR 隔离级别的要求。这是因为事务 599 的事务 ID 虽然比事务 600 小,但事务 599 还未结束,仍有可能改变数据项的值。

read view

InnoDB 使用了 read view 解决了这个问题。read view 是一张表,记录了当前活跃的事务 ID。InnoDB 在查询时会先对比数据行的事务 ID 和 read view 中的事务 ID。具体如下:

  • 如果数据行事务 ID 大于 read view 中最大的 ID,表示数据行一定是在当前事务之后修改的,对当前事务不可见;
  • 如果数据行事务 ID 小于 read view 中最小的 ID,表示数据行一定是在当前事务开始之前修改并且已提交,所以对当前事务可见。
  • 如果数据行事务 ID 落在 read view 最大最小 ID 的区间中,则要判断数据行事务 ID 和当前事务 ID 的关系:
    • 如果数据行事务 ID 不在活跃事务数组中,表示该事务已提交,此时和当前事务 ID 比较,若小于则可见,大于则不可见;
    • 如果数据行事务 ID 在活跃事务数组中,表示该事务未提交,这里要判断一下数据行事务 ID 是否为当前事务 ID,若是,虽然未提交但同一事务内的修改可见,若不是,则不可见。

当前数据行若是不可见,InnoDB 会沿着 DB_ROLL_PTR 往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可见的数据行或者 null。

可见与否只是第一步,实际返回的数据还要经过判断。因为删除和更新共用一个字段,区别只是删除有一个字节的删除标记,那么在返回的时候 InnoDB 就要判断当前的数据行是否被标记为删除。如果标记了删除,就不会返回。

MVCC 在 READ COMMITED 和 REPEATABLE READ 两个隔离级别下共用一套逻辑,区别只是在于RC 隔离级别是在读操作开始时刻创建 read view 的,而 RR 隔离级别是在事务开始时刻,确切地说是第一个读操作创建 read view 的。由于这一点上的不同,使得 MVCC 在 RC 隔离级别下读取的是最新提交的数据,而 RR 隔离级别下读取的是事务开始前提交的数据。

三、next-key 解决幻读问题

幻读是指一个事务内连续进行两次相同的 SQL 语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第二次的 SQL 语句可能会返回之前不存在的行。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事务 A 两次查找的间隔中事务 B 插入了一条或多条数据并提交,导致事务 A 的第二次查询查到了新插入的数据。

InnoDB 中有三种锁算法:

  • Record Lock:单个行记录上的锁
  • Gap Lock:间隙锁,锁住一个范围,但不包含记录本身
  • Next-Key Lock:Record Lock+Gap Lock,锁定一个范围,并且锁定记录本身

幻读现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Record Lock 只锁住记录本身而不锁范围,导致其它事务可以在记录间插入数据。InnoDB 使用了 Next-Key Lock 来解决这个问题。Next-Key Lock 会锁住一个范围,例如一个索引有 10,11,13,20 这四个值,那么该索引可能被 Next-Key Locking 的区间为:
(-∞,10]
(10,11]
(11,13]
(13,20]
(20,+∞)

当然,如果是等值查询且查询的索引是唯一索引的话,就不用担心被插入的问题,InnoDB 会对 Next-Key Lock 进行优化,将其降级为 Record Lock。

四、innodb 加锁处理分析

以上是理论部分,那么实际 innodb 怎么加锁呢?我们结合 SQL 语句来分析。

在支持 MVCC 并发控制的系统中,读操作可以分成两类:快照读 (snapshot read) 与当前读 (current read)。快照读,读取的是记录的可见版本 (有可能是历史版本),不用加锁。当前读,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并且,当前读返回的记录,都会加上锁,保证其他事务不会再并发修改这条记录。

  • 快照读: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 当前读: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for update;
    • insert into table values (…);
    • update table set ? where ?;
    • delete from table where ?;

简而言之,所有的插入/更新/删除操作都是当前读,且都加了 X 锁;读取操作默认是快照读,但可以声明加 X 锁或者 S 锁。

一条简单 SQL 的加锁实现分析

我们拿一条 SQL 语句: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来分析 innodb 的加锁情况。但光有这一条 SQL 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前提:

  • 前提 1:id 列是不是主键?
  • 前提 2:当前系统的隔离级别是什么?
  • 前提 3:如果 id 列不是主键,那么 id 列上有索引吗?
  • 前提 4:如果 id 列上有二级索引,那么这个索引是唯一索引吗?

基于这些前提的不同,我们可以组合出以下几种情况(隔离级别只考虑 RC 和 RR 的情况):

  • 组合 1:id 列是主键,RC 隔离级别
  • 组合 2:id 列是二级唯一索引,RC 隔离级别
  • 组合 3:id 列是二级非唯一索引,RC 隔离级别
  • 组合 4:id 列上没有索引,RC 隔离级别
  • 组合 5:id 列是主键,RR 隔离级别
  • 组合 6:id 列是二级唯一索引,RR 隔离级别
  • 组合 7:id 列是二级非唯一索引,RR 隔离级别
  • 组合 8:id 列上没有索引,RR 隔离级别

组合 1:id 列是主键,RC 隔离级别

这个组合,是最简单,最容易分析的组合。id 是主键,Read Committed 隔离级别,给定 SQL: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只需要将主键上,id = 10 的记录加上 X 锁即可。如下图所示:

id 是主键时,此 SQL 只需要在 id=10 这条记录上加 X 锁即可。

组合 2:id 列是二级唯一索引,RC 隔离级别

这个组合,id 不是主键,而是一个 unique 的二级索引键值。那么在 RC 隔离级别下,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需要加什么锁呢?见下图:

此组合中,id 是 unique 索引,而主键是 name 列。此时,加锁的情况由于组合一有所不同。由于 id 是 unique 索引,因此 delete 语句会选择走 id 列的索引进行 where 条件的过滤,在找到 id=10 的记录后,首先会将 unique 索引上的 id=10 索引记录加上 X 锁,同时,会根据读取到的 name 列,回主键索引 (聚簇索引),然后将聚簇索引上的 name = ‘d’ 对应的主键索引项加 X 锁。为什么聚簇索引上的记录也要加锁?试想一下,如果并发的一个 SQL,是通过主键索引来更新:update t1 set id = 100 where name = ‘d’; 此时,如果 delete 语句没有将主键索引上的记录加锁,那么并发的 update 就会感知不到 delete 语句的存在,违背了同一记录上的更新/删除需要串行执行的约束。

组合 3:id 列是二级非唯一索引,RC 隔离级别

相对于组合一、二,组合三又发生了变化,隔离级别仍旧是 RC 不变,但是 id 列上的约束又降低了,id 列不再唯一,只有一个普通的索引。假设 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语句,仍旧选择 id 列上的索引进行过滤 where 条件,那么此时会持有哪些锁?同样见下图:

可以看到,首先,id 列索引上,满足 id = 10 查询条件的记录,均已加锁。同时,这些记录对应的主键索引上的记录也都加上了锁。与组合二唯一的区别在于,组合二最多只有一个满足等值查询的记录,而组合三会将所有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都加锁。

组合 4:id 列上没有索引,RC 隔离级别

相对于前面三个组合,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id 列上没有索引,where id = 10;这个过滤条件,没法通过索引进行过滤,那么只能走全表扫描做过滤。对应于这个组合,SQL 会加什么锁?或者是换句话说,全表扫描时,会加什么锁?这个答案也有很多:有人说会在表上加 X 锁;有人说会将聚簇索引上,选择出来的 id = 10;的记录加上 X 锁。那么实际情况呢?请看下图:

由于 id 列上没有索引,因此只能走聚簇索引,进行全部扫描。从图中可以看到,满足删除条件的记录有两条,但是,聚簇索引上所有的记录,都被加上了 X 锁。无论记录是否满足条件,全部被加上 X 锁。既不是加表锁,也不是在满足条件的记录上加行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只在满足条件的记录上加锁呢?这是由于 MySQL 的实现决定的。如果一个条件无法通过索引快速过滤,那么存储引擎层面就会将所有记录加锁后返回,然后由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因此也就把所有的记录,都锁上了。

组合 5:id 列是主键,RR 隔离级别

上面的四个组合,都是在 Read Committed 隔离级别下的加锁行为,接下来的四个组合,是在 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下的加锁行为。

组合五,id 列是主键列,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针对 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这条 SQL,加锁与组合一:[id 主键,Read Committed] 一致。

组合 6:id 列是二级唯一索引,RR 隔离级别

与组合五类似,组合六的加锁,与组合二:[id 唯一索引,Read Committed] 一致。两个 X 锁,id 唯一索引满足条件的记录上一个,对应的聚簇索引上的记录一个。

组合 7:id 列是二级非唯一索引,RR 隔离级别

组合七,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id 上有一个非唯一索引,执行 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假设选择 id 列上的索引进行条件过滤,最后的加锁行为,是怎么样的呢?同样看下面这幅图:

此图,相对于组合三多了一个 GAP 锁,这是因为 RR 级别区别于 RC 级别的一点是 RR 级别要防止幻读。我们在前一节讲过 innodb 基于 Next-Lock 防止幻读,而 Next-Lock 就是 GAP Lock+Record Lock。加在索引上的是 Record Lock,而在中间的就是 GAP Lock。

那么为什么组合五、组合六,也是 RR 隔离级别,却不需要加 GAP 锁呢?这是因为组合五,id 是主键;组合六,id 是 unique 键,都能够保证唯一性。一个等值查询,最多只能返回一条记录,而且新的相同取值的记录,一定不会再新插入进来,因此也就避免了 GAP 锁的使用。

组合 8:id 列上没有索引,RR 隔离级别

组合八,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下的最后一种情况,id 列上没有索引。此时 SQL:delete from t1 where id = 10; 没有其他的路径可以选择,只能进行全表扫描。最终的加锁情况,如下图所示:

五、参考资料

何登成的技术博客